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公开>信息公开专栏>重点领域>环境保护> 内容
罗溪镇鸦鹊村污水管网设施改造升级已完成并通过了工程验收,该村还同步清理了露天茅厕粪坑等,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环境;薛家镇吕墅社区护社河一度被列为黑臭水体,如今通过清淤、截污、生态修复等整治工程,水质大幅改善,经检测水质达到优Ⅳ类……
10日,区政协开展2020年“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专项民主监督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视察活动,通过现场视察,委员们对全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了直观的感受,认为常州高新区的“颜值”和“气质”在持续提升,美丽新北的“蓝图”和“愿景”越来越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常州高新区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为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融相促。截至目前,5个“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天数148天,优良率达到77.9%,同比提升17.1个百分点,PM2.5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均达到年度任务目标要求。
守护碧水蓝天,逐梦绿色长江
上游至孢子洲西头,下游至老桃花港河江阴界,总长18公里,长江常州段全部位于常州高新区。走在江边的绿色廊道,江风习习、绿荫点点,沿岸的工厂码头正化身为柳堤苇岸。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常州高新区正在变革性重塑“江”与“人”的关系,用绿色发展的生态自觉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文明新时代篇章。
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2号汽轮机组通流改造工程结束后,该机组单位热量将减少4万吨标准煤的煤耗。与此同时,另一项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供热增设背压机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这两年,已实现超低排放的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又先后投入3.5亿元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此前,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在百丈建设了近5公里长的清洁供热工程,该工程投运后,直接替代了滨江经济开发区原有的4台燃煤锅炉,进一步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实现江边“蓝天指数”再提升。
位于江边的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是国家、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常州市长江大保护、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支撑。该项目将于今年8月底竣工,届时将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0万吨,城市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75万吨,预计每年可削减污染物COD排放总量3万多吨、氨氮1400多吨。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将长江大保护列为“一号工程”全面推进,打出政策组合拳。在杜绝新污染源的同时,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园区环境污染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局联合滨江经济开发区,对16家化工异味企业负责人开展约谈,制定“一厂一策”整治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各项整改措施。
“散乱污”企业的“绿色”涅槃
初夏以来,不少市民驱车来到罗溪镇贝特蓝莓园采摘蓝莓。近340亩的蓝莓园里,首批2万斤的蓝莓已经挂满枝头,预计今年园区蓝莓的产量将达到20万斤。而让人们想象不到的是,两年前这个蓝莓园还是一家电镀挂具厂,距离村民的住房仅一街之隔,只有三四米,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和固废经常被村民投诉。在常州高新区“散乱污”整治中,负责人痛下决心关掉了这家工厂,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种植蓝莓。
2017年,常州高新区正式打响了“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主攻战,重点围绕困扰百姓生活的脏乱差和污染问题,开展全面排查治理。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已关停取缔1253家散乱污企业。在“出重拳”整治的同时,高新区不搞“一刀切”,统筹兼顾、因势利导,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特点,扶持引导具备安全环保本质条件、整改意愿强烈的“散乱污”企业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目前已转型提升231家企业。
从关停整治、到腾笼换鸟,常州高新区的“散乱污”专项治理走出了一条绿色涅槃之路。区263办工作一组组长沈子斐说:“今年区攻坚办还将对已经完成整治的1484家散乱污企业组织新一轮回头看,落实长效机制。对新增的散乱污点位一律纳入动态清零名单,制定具体整治计划,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干劲不松、力度不减,全力打造散乱污整治的‘新北样板’。”
稳步修复,泥土再吐芬芳
常州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北控安耐得环保科技发展常州有限公司、波林化工(常州)有限公司等长期大量积存危废,存在环境隐患。常州高新区对此类重点企业开展重点管控 ,协助企业拓宽危废处置渠道。截至目前,北控安耐得环保科技发展常州有限公司已全面完成危险废物减库存工作任务,累计转移处置危险废物4351.93吨,常州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累计减库存3552.69吨。
土壤孕育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直接影响着群众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常州高新区摸清家底、防控风险、稳步修复,确保土壤生态环境安全。一是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成533个地块信息收集和风险筛查质控工作,增补26家;全面推进42家重点监管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厂区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强化重点行业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地块清单,制定落实调查工作计划。二是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实施《拆除企业污染防治备案制度》,特别是针对滨江化工园区企业拆除,严格落实拆前备案,坚持生态复绿与土壤风险管控并行实施。严格对照新《土壤法》要求,一步不落。建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加快推进空间信息整合,尽快形成“新北区土壤一张图”。三是开展固废危废专项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等管理制度。截至5月底,共排查工业企业124家,发现存在危废超期贮存、危废堆场及标志标识设置不规范等各类环境问题224个,均建立问题清单,逐一落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