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视界>18luck.com >政法委> 内容
为强化社会治理、服务农村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西夏墅镇梅林村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组建“老书记工作室”,充分发挥“老书记”们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村情人情熟的优势,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急难愁盼”问题。
搭建协商平台,打造凝聚合力“好帮手”
针对基层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上级干预较多,自治空间不足的问题,在基层治理中积极引入法治资源和法治力量,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援法议事”平台。
一是聚焦重点,创优村居
围绕村民建设需求,“老书记”入户走访调研,逐户询问意见,整理村民意见书。对项目盲区,“老书记”逐户上门“把脉问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当前的征地政策,保障农房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二是群策群力,发挥余热
“老书记”联合专业法律顾问,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协商、决定基层自治事项,让法治建设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今年以来,“老书记工作室”已开展“援法议事”活动31场,解决民生问题8项,累计230余村民参与其中。
建服务平台,打造推动发展“助推器”
针对村干部年龄结构向年轻化改变,但是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够的问题,坚持多方主体参与,实现齐抓共管。
一是竖起“服务旗”
“老书记”利用自己多年村民矛盾调解工作经验,组建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依托网格化治理平台,不定期联合村干部、网格员开展上门走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
二是当好“法治员”
“法律明白人”活跃在政策法规宣传、基层矛盾调解的第一线通过走访询问、谈心谈话、外围动员等多种方式,准确掌握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动态,进行妥善调解,将居民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凝聚起自治管理的核心力量,做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村委。
三是做强“工作室”
“老书记工作室”实行定期排查和常态化接待制度,实现基层党建网格、社会治理网格、民情联系网格“三网融合”。今年以来,“老书记工作室”累计组织法治宣传活动10场,参与矛盾纠纷排查35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
搭建帮带平台,打造后备干部“成长营”
针对农村治理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老书记”坚持躬身实践,言传身教基层治理经验。
一是雁阵齐聚,带动“书记效应”
依托“三官一律进网格”活动,“老书记”与网格员、调解员、法律顾问等结成对子,重点围绕基层治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咨询辅导。通过经验交流、现场处置、专题研讨等形式,“老书记”在思想上答疑解惑、在工作上指点迷津、在作风上示范带动,不断帮助队伍练就过硬本领、养成务实作风。
二是师徒结对,破除“成长烦恼”
梅林村通过“老书记工作室”传帮带,全方位提高了村干部依法办事、政策执行和群众工作能力,近年来,先后有3名年轻同志在基层治理一线得到历练成长、走上了领导岗位,梅林村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美丽乡村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