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视界>基层动态>滨开区> 内容
近年来,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和省委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常州样板”。成功入选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获批全国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成为全省首批认定的14家化工园区之一,并连续4年上榜“中国化工园区30强”,区域经济社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示范试点“开好头”。在全国率先发布化工企业安全关闭两项地方标准,即《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基本要求》(DB3204/T1019—2021)和《化工企业安全拆除现场第三方监督管理服务规范》(DB3204/T1020—2021)。作为全省沿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利用唯一试点,积极探索化工用地“企业退出—生态修复—指标调剂—异地使用”的生态空间补偿机制,累计完成755亩土地置换。探索设立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建长江大保护基金,构建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模式。
二是生态建设“打好底”。构建沿江生态缓冲带,沿江一公里累计连片复绿近3000亩。建成全省首个工业遗址式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同步打造长江大保护法治宣传基地、长江文化风俗馆和化工之美馆。沿江十里生态廊道、占地450亩的省庄河湿地公园全面建成,占地1万余亩的新龙生态林对外开放,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三是产业转型“壮筋骨”。深入破解“化工围江”,累计签约关停化工企业49家、安全拆除41家,沿江一公里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组建长江经济带(常州)产业创新研究院,帮助25家化工企业实施高质量转型。出台新材料产业园转型升级发展规划,招引高质量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达362亿元,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瑞国际产业园被列入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大安全、大应急、大救援”智慧指挥中心,构建封闭化、信息化、网格化、专业化监管体系,高标准建设绿色、安全、智慧化工园区。
下一步,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将聚焦新定位、抢抓新机遇,以争当“三区”新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走在更前列。
争当改革创新引领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滨开区地处发展动能最强劲的苏南地区,理当深化改革走在前、创新发展作表率。
一是优环境,打造改革创新“生态圈”。出台《滨开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通过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服务、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完善园区微公交专线等举措,擦亮“创智滨江”营商服务品牌。鼓励广大干部敢于突破、先行先试,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二是搭平台,构建改革创新“策源地”。推动创新政策向前端倾斜,在国家和省市创新政策基础上,出台《滨开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奖励办法》,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实验室,共同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孵化器。
三是聚人才,注入改革创新“新动能”。探索实行碳纤维、新医药事业部制,打造产业研究、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的服务新模式。持续深化“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力争到2025年,再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名。
争当统筹发展先行区,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常州滨开区于2020年7月实施区划变更,受常州市新北区委、区政府委托管理春江街道和魏村街道。立足新形势,滨开区将继续坚持“统分结合、各有侧重”原则,深化“1+2”体制。
一是功能布局“一体化”。在空间规划上,坚持统一规划,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产业布局上,统一项目招引方向,统筹产业基金、厂房载体、土地资源等要素;在城市建设上,加快补齐功能短板,实现城乡建设、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二是人员管理“一盘棋”。坚持全域一盘棋,一体化布局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人员交流机制,深化上下联动,实现开发区与街道工作互联、信息互通、经验共享。
三是资源保障“全方位”。在考核标准上,实行“一个标准考全域”,并设置个性化考核系数,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街道服务园区发展、园区反哺街道事业的良性循环。
争当争先进位示范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作为一家省级开发区,滨开区产业基础强、创新动力足、开放氛围好、体制机制优,理应树立更高追求,在全省争进位、走前列。
一是争先进位攀高峰。继续在园区建设、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大保护试点等方面先行先试,创造更多第一、唯一,加快跑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滨江速度”。
二是抢抓机遇开新局。充分把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契机,发挥常泰跨江融合桥头堡作用,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沿线城市连通,用好港口资源、中瑞国际合作园区等,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推动发展。
三是打造亮点创品牌。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在产业转型、示范引领等方面,缔造更多区域品牌,创造更多领先优势,加快推动滨开区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