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视界>基层动态>春江街道> 内容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江文化不断演进变化,为中华文明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4月11日,春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开展“寻长江文化,做有根新人”寻访主题活动。
沙上文化座谈会上,熟知江心洲风俗民情、见证江心洲历史变迁的老一辈居民向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的老师们介绍了江心洲别名乌龟墩的由来,“沙上三宝”芦苇、柳条、芋头种,沙上人治水、围垦历史,打莲响、荡湖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场酣畅淋漓的沙上文化视听盛宴正在上演。
在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大家实地参观,回顾长江常州段自然岸线内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对长江大保护生态建设的相关工作有了更加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的了解。
漫步江堤,春风拂面。江面碧波荡漾,堤外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母亲河已然焕发新的神采。
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院长葛金华表示: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长江之水滚滚东逝,长江文化生生不息。保护、传承、发掘、弘扬长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